5月22日
今天可是超有意义的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热带雨林里的树蛙自带荧光色皮肤
深海灯笼鱼挂着发光“小灯笼”
北极狐冬天一键切换雪白皮毛
土壤里忙忙碌碌的微生物
正是因为生物的多样性
才把地球的颜值拉满
冷!知!识!
生物多样性分布超有“个性”
热带地区是“顶流聚集地”
亚马孙雨林随手拍都是“物种全家福”
两极地区主打“高冷人设”
生物种类少但个个都是“抗寒勇士”
咱们中国更是“隐藏大佬”
从雪山到深海,藏着超多独家“限定款”生物
顶流明星大熊猫
作为中国的社交名片,黑白相间的配色堪称“时尚经典”
国宝动物扬子鳄
有“活化石”之称,不过捕食技能偶尔“不在线”,即使被人工投喂,有时都咬不到食物
宝藏绿植珙桐
开花时,白色的苞片随风飘动,像极了白鸽在林间飞舞,人称“鸽子树”
……
还想搜索哪些动植物知识?
宝藏好书《正在消失的美丽 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是不错的选择
近百万字+近千张精美写实照片、手绘图
数百种中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相关情况科普得明明白白!
无论您是科研领域专业人士想找一手资料
还是科普迷想沉浸式“云逛”濒危动植物世界
这本书都能让您狠狠爱上!
《正在消失的美丽 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
一部有情怀的获奖科普图书
文/杨晓瑞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担任编委会主任,管开云、郭忠仁、朱建国主编的《正在消失的美丽 中国濒危动植物寻踪》(北京出版社)不仅仅是一部原创的生态博物类精品图书,更是一部有情怀的科普作品,该书获得“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金奖。
本书对中国130种珍稀濒危植物和214种珍稀濒危动物的识别特征、繁殖特征、濒危等级、保护现状、发现史、文化史和保护价值等进行了科学和系统的介绍,并对每个物种提出了保护建议。全书不仅仅展现了美丽濒危的生物,更充满了著者对动植物的热爱和无限的感激。正如植物卷开篇的“植物颂”:开疆辟壤志留纪,大地羊齿披绿衣……倾囊奉献不为己,承恩须存心感激。本书通过“栋梁之才”“莼鲈之思”“高原精灵”等有趣的称谓,生动表现动植物的特征。著者对植物的热爱更是体现在全文无处不在的古诗词中。如在介绍极危的植物莼菜的时候,引用了晋代张翰《思吴江歌》中的“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这些优美的文字丰富了图书的内容和蕴涵,增强了读者对植物物种的解读力度。
本书中大量极其罕见的原生态照片的背后其实是悬壁攀岩,是穿行烈日下的沙漠,是艰难的长途跋涉,是风餐露宿,是一个个惊险的故事。这些生态摄影师饱含对美丽中国壮美山河和众多生灵真挚的爱,将这些无言的高贵生命的靓影和生存状态凝刻,来激发大众的保护意识。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充分利用了手绘图的魅力,每个植物的物种都配有精美的手绘图。植物茎和叶上的小绒毛清晰可辨。突显精细结构的优势和富含艺术灵感的深刻感染力,纸上的植物升华到了似有生命的境界,整个画面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生命的张力。
为让科普知识惠及更多民众,书中很多地方采用的都是通俗、生动、有趣的笔法,更是在行文中讲述了这些美丽的生命被发现、拯救和保护的曲折故事。如极危的德保苏铁仅星散分布于广西德保县等地,德保苏铁的原生地受人为活动影响很大,野生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中国采取了迁地保护措施,建立了专门的苏铁植物专类园区防止德保苏铁绝灭,后又开展了德保苏铁的回归项目,这是濒危野生植物保护的优秀范例。
在物种的选择上,本书不仅选择了外形美丽的物种,如金丝猴、绿尾虹雉、朱鹮、大树杜鹃等,它们或憨态可掬,或赏心悦目,还有一些外形奇特,甚至有些可怕的动物,如云南闭壳龟、蛇岛蝮、莽山原矛头蝮等,著者深入挖掘它们内在的智慧美和它们对环保和生态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