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EN
好书抢先看 | 《张雪亮讲〈黄帝内经〉》连载(第3期):不花钱治疗过敏性鼻炎
时间:2024.01.16

编者按

过敏性鼻炎患者越来越多,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眼痒、鼻涕倒流等不适症状让人们苦不堪言,而且此病症覆盖全年龄。虽然不是大病,但一旦犯起来很难受。中医如何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呢?北京出版社新书《张雪亮讲〈黄帝内经〉》中或许有你要的答案。

from clipboard


过敏性鼻炎现在越来越多,一旦犯了,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眼痒、鼻涕倒流等不适症状通通都来,很难受、很痛苦。现在过敏性鼻炎男女老少的发病率都很高,不是什么大病,但一旦犯起来很难受。

患有鼻炎的朋友可以多揉鼻子。

鼻子为什么要常揉?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改善鼻炎症状。第二,预防感冒。感冒叫“上感”,即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是鼻咽喉,首先就是鼻,所以鼻常揉对预防鼻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都有好处。

鼻炎,中医称为鼻渊。《素问·气厥论篇》说,“辛頞 (è)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辛就是辛辣, 就是鼻梁部,鼻子里感觉辛辣不舒服,鼻渊是鼻炎中医病名,“浊涕下不止也”,总流涕。其他症状没说,应该伴随打喷嚏、鼻塞。

揉哪里呢?不是揉鼻子,首先揉鼻子旁边的迎香。迎香,顾名思义,多么形象,有什么香味儿,鼻子能先闻到。肺开窍于鼻,《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肺的功能正常,鼻子就能闻出来香臭。

迎香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在鼻翼外缘鼻唇沟中,很好找。

怎么揉呢?用两个手的手指,食指或者中指都可以,按住两个迎香,像点穴似的,每次按压若干下,揉10下、20下都行。鼻常揉的下一个动作,是从迎香顺着鼻子的两侧往上走,稍微用一点力,往上揉一直揉到眉毛之间、两个手指头交会,这个地方正好是人体的另外一个穴位——印堂。揉到印堂以后,再使劲按压、按揉印堂。从迎香到印堂可以反复往上揉10次左右,按压印堂也是10下。

按压迎香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经常按摩印堂也可以增强鼻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还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也能预防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

过敏性鼻炎多是肺气虚导致的,往往是见到凉风或者早晨刚睡醒、刚起床的时候容易犯,因为那时阳气比较弱。打喷嚏、流鼻涕、怕风、怕冷,鼻涕一般比较清稀,不是浓浊的,不是稠的,这个一般是肺气虚。《灵枢·本神》也说过,“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from clipboard

像这种肺气虚的过敏性鼻炎可以吃中成药“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就三味药,白术、黄芪、防风,这是非处方药。有气虚过敏性鼻炎的朋友可以吃一段时间玉屏风散,再配合上我们这里讲的鼻常揉。

下面讲耳常鼓,也叫耳常掸。人衰老通常有几个表现,听力衰退也是常见表现。即使是青年人、中年人,现在容易得一个病,叫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一般是耳鸣,听力倒不见得一下子减退得很快,有时是不知不觉慢慢减退的,最常见的表现是耳鸣,从西医来讲这种耳鸣、耳聋,往往是压力大导致的,中医一般认为是肝气郁结或者肝火旺。

有人会问一般不是肾虚导致耳聋吗?其实中医的耳鸣、耳聋分虚实两类,肾亏的是虚证,肝郁肝火的是实证。

肾主耳,肾开窍于耳。《灵枢·决气》说,“精脱者,耳聋”。精脱就是肾精亏,肾精亏容易导致耳聋,但那种耳聋、耳鸣患者一般都是年纪大的人,和情绪、压力大没关系。肾精亏的耳鸣声音比较低,不刺耳。压力大,肝郁、肝火旺导致的耳鸣,一般声音都很刺耳,自己听着都心烦。

关于肝郁、肝火导致耳聋、耳鸣,《黄帝内经》也有论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说,“木郁之发……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木郁就是肝胆之郁,发病以后膈咽不通,胸膈和嗓子感觉不舒服,可以打嗝或者憋闷。食饮不下,影响到食欲。因为木克土,肝郁影响到脾胃。甚则耳鸣眩转,严重的话可以耳鸣、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过,“厥阴之胜,耳鸣头眩”。厥阴就是足厥阴肝。

为什么肝郁、肝火也会耳鸣耳聋呢?因为肝和胆是一对,《素问·热论篇》说,“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肝胆郁结、肝火旺就可以导致胸胁痛,耳聋耳鸣。

看耳鸣、耳聋到耳鼻喉科(又叫五官科),现代医学中很多名词都是沿用中医的名词,像疟疾、痢疾、五官等。《黄帝内经》里就提到过五官,《灵枢·五阅五使》中说,“黄帝曰:愿闻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这就是五官的由来。

需要郑重地提醒各位:一旦得了神经性耳鸣、耳聋,要第一时间就诊!

看中医可以,看西医也可以,对耳鸣、耳聋有很多治疗办法。可以扎针灸、吃中药,也可以输液,输点扩张血管的药,比如丹参、葛根、银杏液等,金纳多就是银杏提取物。得病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时间越长,效果越差,一旦超过半年、一年,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都不理想,包括高压氧舱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为什么要给大家提这个醒?因为很多朋友刚得神经性耳鸣的时候不在意,认为响就响吧,也不碍事,而且有时响有时不响。我有个好朋友得了耳鸣,给我打电话,我说抓紧时间去看,中医、西医都可以。他不去,没在意。结果过了一两年,耳鸣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后来到北京一家非常著名的三甲医院看,看完以后他给我描述:为了看病,在网上约了5天才约上300块钱特需门诊,到医院等了两个小时见到专家,专家只说了一句话——“习惯就好了”。几个数字:5天,300块钱,两小时,一句话。

我说这是真正的专家,没有忽悠你,因为你耳鸣时间太长了,过了最佳治疗期,已经没有好办法了。

讲这个故事,就是提醒大家耳鸣发生时一定不要忽视。

下面讲耳常鼓的具体做法:

两个手掌掩住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猛地放手,会听到“噗”的一声,重复做18下。再用两手将耳朵向前面反折,两个手掌按住耳朵,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18下。

耳常鼓可以随时随地做,可以增强记忆力和听力。

from clipboard

本书共分两辑。内容模仿《黄帝内经》原书架构九章八十一卷,撷取原文经典章句与段落,与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联系相糅合,阐释背后的医学道理,语言幽默风趣,例证形象生动,方法实用有效。

第一辑从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出发,帮助读者快速入门,掌握实用养生技巧;第二辑遵从中医学经典教材逻辑,逐一揭开中医基本概念的神秘面纱,从入门到深化,严谨而不枯燥,“授人以渔”,引导读者学会举一反三,还大众以去伪存真的中医养生“真相”。

作者张雪亮,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主任医师,原中国医史博物馆副馆长,全国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养生文化推广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首任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从著名中医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及京城名医孔伯华之孙孔令诩教授。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有《基层医生临床实用全书》《养生做好8 件事》等专著。作为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北京电视台《养生堂》等多个健康栏目特邀主讲专家,向公众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并被评选为“2022 年度中医药科普影响力人物”。